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中國人民銀行、國家財政部和文化部等九部門4月8日聯合發佈《關於金融支持文化產業振興和發展繁榮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

 

  《指導意見》頒佈的第二天,北京市廣播電影電視局與北京銀行簽署合作協定,北京銀行承諾在未來3年內為以首都廣播、電影、

 

  電視為代表的文化創意企業提供意向性專項授信額度100億元。

 

  簽約儀式上,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陳冬坦陳他心情激動,稱文化創意產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文創產業將成為經濟轉變方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電影或成文化產業突破口

 

  中國工商銀行北京分行副行長付捷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曾表示,中國電影文化產業現在還處於起步階段,有個循序發展的過程。2009年整個電影市場票房收入才62億元,融資量有限。

 

  據瞭解,早在2002年,美國電影當年的總產值就達到700億美元,是其繼航空業的第二大支柱型產業。

 

  不過,中國電影年票房從2002年的不足10億元擴大到2009年的突破60億元大關,去年增長速度驚人的達到42.06%,這個速度幾乎是全球平均增幅的6倍。從目前的發展態勢來看,中國電影業將進入高速增長的“井噴式”發展時期。

 

  根據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近日公佈的統計資料,今年1-3月份,中國電影仍繼續快速增長,全國城市電影票房收入達到29.3254億元。其中,國產影片票房收入占總收入的40.16%,達到11.7758億元。

 

  華誼兄弟副總裁胡明表示,按照目前的發展速度,未來6-8年,保守估計我國整個電影行業規模有望達到300億元。而此前博納國際影業集團總裁于冬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中國電影極有可能在3年內每年的總票房過百億,綜合產值近千億,這個百億目標在今年就有可能實現。

 

  據瞭解,當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以上時,基本的物質生活得到滿足後,精神層面的需求就會越來越凸顯,而我國當前就處於這個發展階段。分析人士表示,得益於廣闊的市場需求和相關政策支持,我國電影產業很有可能會成為文化產業發展的突破口。

 

  而在電影文化產業市場這塊蛋糕不斷做大的背後,銀行金融支持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文化電影產業成銀行“新寵”

 

  2006年,華誼兄弟的《集結號》首次從招商銀行拿到5000萬元貸款時,內地銀行參與電影融資還被認為是個案。可現在看來,那恰恰是中國銀行業進入文化產業的成功對接。

 

  自那之後,多家商業銀行開始嘗試進入文化產業融資領域。華誼則先後從中國工商銀行、北京銀行、招商銀行等多家銀行成功拿到貸款。

 

  日前,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等三大上市銀行,相繼披露了2009年年報。從三大銀行披露的最新年報看,信貸投放表現出了新的偏好:文化產業成為信貸資金的新寵之一。

 

  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陳冬在北京銀行與北京廣電局的簽約儀式上表示,2007年之前金融機構為文化企業投放貸款的數量非常之小,發展到今天,已碩果累累。

 

  “截止到3月份,北京3家銀行北京銀行、工商銀行北京分行和交通銀行北京分行已經累計為北京市的800多個文化專案融資90.3億元。”陳冬說,更讓人高興地是,相關的商業銀行已把工作的著力點開始向文化創意產業領域彙聚。

 

  陳冬透露,今年前兩個月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總收入達到752.4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0.6%,其中廣播影視行業收入達到70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7.3%,今年1-3月份北京電影票房達到3.15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91%。

 

  作為中國經濟文化中心,北京一向引領中國文化風氣之先。統計資料顯示,2009年北京文化創意產業占全市GDP的比重已經達到了12.6%,在第三產業裡面位居第二。

 

  北京銀行作為北京最大的城市商業銀行,則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在北京文化創意金融市場中,北京銀行文化創意企業貸款占金融機構發放總額的90%以上。近兩年,北京銀行先後為華誼、保利博納、萬達院線、中影集團和光線傳媒等多家影視企業提供了額度過億的貸款授信,意向總金額超過10億元。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繼北京銀行之後,中國最大的商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也開始介入文化創意貸款這個新領域。

 

  2009年,華誼兄弟公司從中國工商銀行北京分行獲得1.2億元的電影貸款,用以投資製作的四部電影。其中就包括馮小剛的新片《唐山大地震》和《風聲》。

 

  獲得銀行貸款支持的電影公司不止一家,同年保利博納影業公司也獲得了中國工商銀行的貸款支持,首批項目貸款5500萬元,用於三部影片《十月圍城》、《大兵小將》、《一路有你》的製作發行。

 

  工商銀行向華誼兄弟和保利博納提供貸款,成為中國國有大型商業銀行首次介入民營文化產業的標誌性事件。

 

  記者為此採訪了工商銀行北京分行副行長付捷。付捷表示,2009年工行北京分行3.2億元貸款用於電影,4700萬元貸款用於電視劇,有近4億元貸款用於文化產業融資,力度可謂不小。截至2009年末已為110多家文化創意企業貸款餘額近50億元。

 

  “今年初,我們與北京市文促中心簽訂100億元合作協定,準備強力進軍首都文化創意產業。”付捷說。

 

  風險管控成銀行新挑戰

 

  事實上,文化創意產業包括影視製作、出版發行、設計創意、廣告會展、動漫網遊、文藝演出、文化旅遊、古玩與藝術品交易和文化體育休閒九大類。其具有技術密集、產品附加值高、環境污染少、資源能源消耗低等特點,是一個新興的綠色行業。

 

  2009年,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拉動我國經濟發展的外需大幅度降低,不少傳統產業增速放緩,而以電影、動漫、出版、戲劇為代表的中國文化產業卻成績斐然。有資料顯示,去年1-5月,文化產業平均增幅達17%,高於GDP和第三產業的增長速度,成為經濟成功實現“保8”目標的重要力量。

 

  然而,由於我國文化產業尚處於起步階段,文化企業普遍規模不大、財務狀況不透明、無形資產比重大,可用於抵押的資產較少,長期以來很難獲得擔保公司擔保和銀行貸款。

 

  針對文化企業資產“看得見、摸不著”的特徵,各商業銀行在風險控制方面正在不斷摸索。

 

  工行北京分行副行長付捷介紹稱,以影視行業為例,銀行一般會選擇綜合實力、市場號召力比較強的企業作為合作夥伴;採取影片打包放款的方式,分散單片風險;對信貸資金的發放、收回採取封閉管理方式;按影片票房回款特點匹配還款方式,鎖定回款管道;引入“版權質押+個人連帶保證”的擔保方式,約束核心產品、增強企業經營責任感。通過這種方式,過去的一年中,已先後為華誼兄弟、保利博納、萬達院線、海潤影視等優質客戶發放超過4億元的“專案打包貸款”。

 

  據瞭解,金融機構為創意文化企業提供貸款,大多採取“版權抵押加上其他擔保手段”的方式,因為“沒有地方可以專業評估”。中小文化企業僅通過版權質押的方式很難獲得貸款。真正拿到貸款的也只是像華誼兄弟、保利博納、光線、海潤影視這樣的優質企業。

 

  像早年招商銀行為華誼兄弟拍攝《集結號》提供5000萬元貸款時,王中軍就曾簽上了“個人無限連帶責任擔保”,家中的住宅、藝術品等均被銀行作為抵押品估值。

 

  說到專業評估,由於國內目前沒有針對文化創意產業的專業評估公司,這成為束縛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瓶頸。

 

  北京中關村科技擔保有限公司總經理譚左亭表示,無形資產評估機制的建立是擔保的重要環節,卻一直難有實質性突破。他介紹說,文化創意產業九大門類形成產品的差異性比較大,他們在進行估價時也就存在很多不同的考量標準。從文物角度講,古董的鑒定就需要有經驗非常豐富的專家,而出版行業就會有專門的出版經紀人,雖然都歸屬文化創意產業,但在評估的時候卻需要對細分領域有相當的瞭解,因此一直以來關於文化產業的無形資產評估體系都還沒有很清晰的標準。

 

  付捷認為,在中國文化創意貸款還處在起步摸索階段,銀行只能是摸著石頭過河、不斷積累經驗。在目前缺乏專業評估好協力廠商監理的狀況下,對文化創意企業發放貸款,必須從企業的客觀情況出發,擺脫傳統的固定資產抵押業務模式。一方面要重視企業自身的經營資質、運作能力水準、經驗業績、專業團隊情況,從整體上把握企業的發展水準;另一方面積極探索利用客戶實際現金流狀況或結合真實的貿易背景核定授信,實現從“物權控制”向“未來現金流控制”的轉變,通過創新產品模式,對企業現金流和核心資產進行有效控制,做到文化創意產品信貸“看得見、摸不著、抵不住、但管得住”,經營好信貸風險。

資料整理:亞洲無形資產鑑價有限公司 總經理 顏光儀

本公司為各級地方法院委任之鑑定人,專營無形資產鑑價與融資規劃

E-mail:asiacrown@gmail.com

連絡電話:07-338-0638,0980-161-86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亞洲無形資產鑑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