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商報

“在黨和國家高度重視下,我國文化產業迎來了歷史上最好發展時期,也迎來了最重要的戰略機遇期。”

 

  在黨和國家高度重視下,我國文化產業迎來了歷史上最好發展時期,也迎來了最重要的戰略機遇期。據國家統計局的統計,與2004年相比,2008年我國文化產業增加值7630億元,增長126.8%,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15%提高到2.43%。2009年文化產業增加值約為8400億元,相當於同期GDP的2.5%左右。李小磊介紹說,在一些發展較快的地方,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超過5%,已經成為了當地經濟的支柱產業,如北京、上海、湖南、廣東等地。目前我國文化產業已經形成了娛樂業、演出業、音像業、體育業等模式,一些新興產業也迅速崛起,產業門類日益齊全,一批有實力和競爭力的國有或國有控股文化企業湧現,大量民營文化企業也迅速成長,成為文化產業的生力軍。我國文化產業已從起步階段進入快速發展的新時期,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新局面。

 

  “但由於我國文化產業起步比較晚,發展基礎比較薄弱,企業自身有待提高,配套政策尚不完善,還存在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李小磊認為,一是文化產業發展規模和特點不利於企業融資,我國文化產業的市場主體絕大多數是中小企業,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在我國長期存在,文化產業也不例外,同時我國文化企業普遍存在固定資產小、經營風險高、盈利模式不確定、經營管理不規範、資訊透明化程度低等特點,這也影響了投資者對投資文化企業的信心。

 

  二是現有金融體制不完全適應文化產業,現有金融產品基本是服務于傳統產業,重視有形資產,缺乏適用于文化產業融資需要的金融產品,對無形資產沒有評估體系,大多數文化企業達不到銀行貸款對抵押和風險控制的要求。而在其他合作方式中又面臨無形資產難以估價和入股的困境。

 

  三是多數文化企業對資本市場認識不足,我國文化企業大多是從事文化藝術的人來經營管理,缺少投融資能力,大多數文化企業不熟悉金融市場,除了貸款融資之外,甚至不知道風險投資、產權交易、上市融資等其他融資方式,同時專門的人才也非常缺乏,影響了文化企業投融資決策。

 

  四是文化產業與金融業之間缺少交流合作管道,以往我國大多數文化企業都是靠自身積累來發展,並不瞭解資本市場運作模式。金融業也很少關注文化產業,對文化產業不夠瞭解,對投資文化產業有顧慮,沒有開展過相應的業務,雙方長期缺乏資訊溝通管道,不利於文化產業和金融業廣泛開展合作。

 

  五是有關政策不夠完善,儘管“十六大”開始國家提出大力發展文化產業,但是2009年之前沒有專門促進文化產業投融資的檔出臺,政策措施不完善,文化產業投融資業務缺乏足夠的政策環境支撐和保障,發展面臨不少困難。

 

  李小磊介紹說,針對文化企業融資不暢問題,文化部在過去一年多裡做了大量探索,包括積極推動有關政策出臺,爭取為文化產業投融資體系建設提供政策保障。今年4月九部委出臺《關於金融支持文化產業振興和發展繁榮的指導意見》,這是第一個在國家層面上鼓勵金融與文化產業全面對接的政策性指導意見,從去年3月開始,文化部與銀行機構開展合作,共同推動文化企業貸款管道建立,目前還聯合北京市政府積極推進北京文化產權交易所的籌備工作,預計年內將正式掛牌成立。同時文化部和保監會正在進行保險險種設計,年底前將會公佈第一批險種試點;充分發揮政府職能,為文化產業與金融業增進瞭解、開展業務提供公共服務。今年年初文化部啟動文化產業投融資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工作,這是一個基於互聯網技術,為文化企業和金融機構提供投融資資訊和服務的網路平臺,平臺已在今年5月14日正式上線,我們將用兩三年時間將這個平臺建設成集文化產業投融資資訊交流、政策對外發佈、金融業務線上辦理、金融品種發行、專案諮詢投資、產品展示交易、行業知識普及等服務於一體的綜合性公共服務平臺,為文化企業與金融機構之間搭建一座溝通與合作的橋樑。

 

  同時,開展文化產業投融資業務培訓,著力培養文化企業運用投融資工具的意識和能力,為了進一步加快人才培養步伐,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從今年9月起文化部大力支持各地開展文化產業投融資業務培訓,目前山西、內蒙古、江西陸續舉辦了培訓班,接受培訓人數超過240人,到今年年底還將有7個省市舉辦開展相關培訓,受訓的人預計超過800人次。2011年計畫繼續支持15-20個地方開展文化產業投融資業務培訓工作,為文化企業投融資儲備一批人才。(李小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亞洲無形資產鑑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