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財經學院會計系 于玉林*
摘 要:全球化對無形資産的影響是全面的。我國無形資産系統所包括的無形資産要素(種類),需要與國際無形資産系統的要素(種類)相協調。我國初步建立了無形資産規範體系,還需要借鑒國際無形資産規範,不斷完善與健全中國無形資産規範體系。全球化促進了我國無形資産理論與無形資産學科體系的發展。在全球化的影響下,我國無形資産事業將得到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全球化 無形資産 系統 規範 理論 事業
全球化是一個過程。進入21世紀,加快了進程的全球化,引起人們的重視和各方面人士的研究。全球化對會計有什麽影響,也引起了會計界的關注。
一、全球化推動無形資産的發展
20世紀80年代,全球化概念演變成一個描述未來發展趨勢及其特徵的基本概念。全球化實際上就是世界上各民族、各地區和各國家之間,通過商品與服務的交易、國際資本的流動和技術的傳播,按照國際通行規則,而形成的相互聯繫、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和相互促進的發展趨勢。
全球化體現在經濟、科學技術和文化等各個方面,最主要的也是人們最關心的是經濟全球化。經濟全球化已經成爲不可逆轉的歷史發展潮流,任何國家都不可能回避或抗拒。經濟全球化是在世界範圍內,建立一種完全競爭的市場模式,充分發揮價格和利潤在市場中的作用,使各種生産要素或資源在世界範圍內自由流動,從而實現生産要素或資源在世界範圍內的最優配置的過程。對經濟全球化要有全面的認識:經濟全球化的實質是資源在全球範圍內的配置;經濟全球化的基礎是市場的全球化;經濟全球化的根本推動力是新的技術革命;經濟全球化的核心是生産全球化;經濟全球化實現的主渠道是國際直接投資;經濟全球化的直接基礎在於國際分工的持續發展;經濟全球化最重要的主體力量是跨國公司;經濟全球化的一個重要目的是聚合和利用全球資源;經濟全球化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競爭;經濟全球化的國別影響相當程度上取決於政府的作爲。1
全球化具有兩重性,它既給世界經濟提供了機遇和可能,也帶來了更多的風險和挑戰。全球化不是全球一個模式化,而是多樣性的全球化,每個國家在維護國家主權和國家利益的前提下,逐步實現全球化,溶入國際大家庭。
全球化對無形資産的影響是全面的,推動了無形資産工作、無形資産市場、無形資産規範、無形資産觀念、無形資産理論和無形資産教育等各個方面的發展。其中,全球化要求我國的無形資産規範與國際無形資産運行規範相協調;它要求我國面向世界開放無形資産市場,主要是專利權、著作權和商標權等,把無形資産市場溶入國際大市場之中;它要求我國無形資産的理論研究以世界無形資産事業的實踐爲範圍,將國際無形資産運行規範和主要發達國家無形資産規範納入研究之中,形成面向世界的無形資産理論。現就全球化對無形資産系統、無形資産規範、無形資産理論和無形資産事業的發展進行探討。
二、無形資産系統的發展
隨著經濟發展、科技進步和管理信息化,無形資産系統得到不斷的發展。無形資産系統是由若干要素相互聯繫、相互制約而形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
無形資産是客觀存在的一個系統,由哪些要素所構成,還需要認真討論。要明確它由哪些要素所構成,必須界定無形資産的範圍,即確定無形資産概念的外延。“外延”是指一個概念所確指的對象範圍。由於人們對無形資産範圍確定較難,因而有關無形資産的規範都是通過列舉的方法來說明其範圍。
我國財政部1992年11月頒佈的《企業會計準則》規定:“無形資産是指企業長期使用而沒有實物形態的資産,包括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土地使用權、商譽等。”財政部制定的並於2001年1月1日起施行的《企業會計準則-無形資産》規定:“無形資産,指企業爲生産商品、提供勞務、出租給他人,或爲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沒有實物形態的非貨幣性長期資産。無形資産可分爲可辨認無形資産和不可辨認無形資産。可辨認無形資産包括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土地使用權、特許權等;不可辨認無形資産是指商譽。”以上規定無形資産只包括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土地使用權、特許權和商譽等7項。
在全球化的影響下,我國規定無形資産包括的要素(種類),與《國際會計準則第38號一無形資産》和《與貿易相關的知識産權協議》規定包括的要素(種類)相比較,存在一定的差異,如下表:
企業會計準則-無形資産 |
國際會計準則第38號—無形資産 |
與貿易相關的知識産權協議 |
(1)專利權
(2)非專利技術
(3)商標權
(4)著作權
(5)土地使用權 (6)特許權
(7)商譽
|
(1)專利
(2)處方、配方、模型、設計和樣板 (3)企業擁有的客戶名單、客戶組合、客戶關係、客戶信賴、市場份額、進口配額; (4)商標名稱 (5)報刊刊頭 (6)版權 (7)計算機軟件
(8)許可證和特許權 (9)行業性的財産權、服務和經營權 (10)保險公司與保單持有人之間簽訂的合同,抵押服務權、捕撈許可證 (11)融資租賃而持有的無形資産;電影、錄相、戲劇、手稿、專利權和版權等項目的許可證協議中的權利 (12)礦產權,以及礦產、石油、天然氣和類似非再生性資源的勘探支出或開發和採掘支出 (13)企業合併中形成的商譽 (14)金融資産 (15)遞延所得稅資産 (16)雇員福利所形成的資産 (17)一組熟練員工
|
(1)專利 (2)工業品外觀設計
(3)商標
(4)著作權及相關權利
(5)對許可合同中限制競爭行爲的控制
(6)地理標記 (7)集成電路布圖設計 (8)對未開發信息的保護 |
從上表可以看出,我國規定無形資産的種類,反映了我國科技、管理和認識水平。在全球化的影響下,我國應在現行規定“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土地使用權、特許權和商譽”等7項無形資産的基礎上,與《國際會計準則第38號——無形資産》和《與貿易相關的知識産權協議》(以下簡稱“兩項規則”)規定的無形資産種類逐項進行比較,找出差異,進行深入研究。這種差異,有幾種情況:“兩項規則”規定的無形資産種類按其內容在中國有,只是與中國劃分的種類不同,如中國規定的特許權包括較多的內容,包括“兩項規則”中相關的各種特許權;“兩項規則”規定的無形資産種類在中國有,但沒有規定爲無形資産,如金融資産、遞延所得稅資産、雇員福利所形成的資産和一組熟練員工,這些是否都是無形資産也需要研究。
適應全球化的發展,無形資産包括的內容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隨著經濟發展、科技水平和經濟管理要求的變化而發生變化,今後會出現新種類的無形資産。確定無形資産的內容,一方面要依據無形資産具有的本質屬性,另一方面要考慮經濟發展、科技水平和經濟管理的要求,使其能反映現時代的特徵。在討論無形資産系統時,特別引起各界關注的是:人力資源是不是無形資産,或者說人才是不是無形資産?這個問題還需要進一步深入探討。
三、無形資産規範的發展
隨著全球化和我國加入WTO,國際無形資産規範將對我國無形資産規範産生重大影響。在國際無形資産規範中,最重要的是《與貿易相關的知識産權協議》。無形資産規範是以知識産權爲核心的體系。國際無形資産規範對我國無形資産規範的影響,主要是要實施《與貿易相關的知識産權協議》及其它相關的規定。按照國際無形資産規範的要求完善我國以知識産權爲核心的無形資産規範體系。爲完善我國無形資産規範體系,現將中國無形資産規範與國際無形資産規範比較如下:
中國無形資産規範 |
國際無形資産規範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實施細則》 《專利代理條例》 《專利機關查處冒充專利行爲暫行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實施細則》 《關於申請商標註冊要求優先權的暫行規定》 《商標評審規則》 《集體商標、證明商標註冊和管理辦法》 《商標印製管理辦法》 《商標代理組織管理暫行辦法》 《商標評估機構管理暫行辦法》 《馳名商標認定和管理暫行規定》 《關於對外貿易中商標管理的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 《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 《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辦法》 《電子出版物管理暫行規定》 《錄音錄像出版物版權保護暫行條例》 《實施國際著作權條約的規定》 《著作權涉外代理機構管理暫行辦法》 《關於禁止侵犯商業秘密行爲的若干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 《企業名稱登記管理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知識産權海關保護條例》 《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知識産權管理辦法(試行)》 《國有資産評估管理辦法》 《資産評估準則—無形資産》 《企業會計準則—無形資産》 |
《與貿易相關的知識産權協議》 《保護工業産權巴黎公約》 《建立世界知識産權組織公約》 《中美洲工業産權協議》 《關於修訂〈建立非洲——馬爾加什工業産權局協議〉 及建立非洲知識産權組織的協議》 《專利合作條約》 《國際專利分類斯特拉斯堡協議》 《工業品外觀設計國際保存海牙協議》 《建立外觀設計國際分類洛迦諾協議》 《國際承認用於專利程序的微生物保藏布達佩斯條約》 《保護植物新品種國際條約》 《歐洲專利公約》 《歐洲共同體專利公約》 《卡塔赫那協議》 《商標註冊條約》 《商標國際註冊馬德里協議》 《制裁在商品上標示虛假或欺騙來源的馬德里協議》 《保護原産地名稱及其國際註冊里斯本協議》 《爲商標註冊目的而使用的商品與服務國際 分類的尼斯協議》 《建立商標圖形國際分類維也納協議》 《保護奧林匹克會徽內羅畢條約》 荷、比、盧《統一商標法》 《歐洲經濟共同體統一商標條例》 《世界版權公約》 《保護文學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 《保護表演者、錄音製品製作者和廣播組織的國際公約》 《保護錄音製品製作者、防止未經許可複製其錄音製品日內瓦公約》 《播送由人造衛星傳播載有節目信號布魯塞爾公約》 《關於集成電路的知識産權條約》 《避免對版權提成費重復徵稅馬德里多邊條約》 《科學發現國際登記日內瓦條約》 《國際技術轉讓行動守則(草案)》 《國際會計準則第38號——無形資産》
|
從以上中國無形資産規範與國際無形資産規範對比可以看出,由於全球化和中國加入WTO的推動,中國以知識産權爲核心的無形資産規範體系已基本建立,爲了對其完善,還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繼續努力:(1)健全無形資産規範體系,與國際無形資産規範相比較,對沒有建立的某種無形資産法規,或需要對某種無形資産法規制定實施條例或細則、辦法的,要繼續制定;(2)與國際無形資産規範相協調,繼續修訂某些中國無形資産規範與國際無形資産規範不相適應的內容,以便實施中國無形資産規範,從而與國際無形資産規範相協調;(3)從中國實際情況出發,對某種特定的無形資産及其特殊性,制定相應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無形資産規範。
四、無形資産理論的發展
全球化將促進無形資産理論的發展,不斷完善無形資産理論體系與無形資産學科體系。
(一)無形資産理論體系
無形資産理論體系是無形資産理論要素相互聯繫、相互制約而形成的有機整體。無形資産理論體系包括哪些理論要素,或者說無形資産理論怎樣分類,對此還有不同的認識。第一種觀點認爲,無形資産理論按其內容的作用,分爲無形資産基礎理論、無形資産應用理論和無形資産開發理論從而形成無形資産理論作用體系。第二種觀點認爲,無形資産理論按無形資産的運行,分爲無形資産基礎理論、無形資産對象要素理論、無形資産運行理論和無形資産體制理論從而形成無形資産理論運行體系。
筆者認爲,這兩種體系都具有理論與實際意義,無形資産理論作用體系強調了無形資産理論的建設,無形資産理論運行體系強調了無形資産理論的實踐。對這兩種無形資産理論體系的建設需要重點研究以下幾個問題:
無形資産基礎理論。它是以哲學、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原理爲依據,運用其它科學知識,闡述無形資産領域無形資産運行規律的理論,包括無形資産的概念,無形資産系統要素,無形資産的分類、特徵,無形資産的戰略地位,無形資産的理論基礎,無形資産學的建立,無形資産的歷史發展等。
無形資産開發理論。它是運用無形資産基礎理論和無形資産應用理論和其它科學知識,闡述在一定條件下和範圍內,創造和增加新的無形資産種類或其具體內容的理論,如依據無形資産的性質及其特徵,在經濟、科技和管理實際活動中確認新的無形資産種類或其具體內容。無形資産的開發不僅是一個理論問題,更是一個現實的政策和法規問題,如在理論上確認的新的無形資産種類或其具體內容,又由哪個單位或採取何種手續正式認定爲無形資産,並制定相應的政策或法規。
無形資産運行理論。它是運用無形資産基礎理論和其它科學知識,闡述按照一定條件使用和經營無形資産的理論;如無形資産會計核算、無形資産評估、無形資産開發、無形資産經營、無形資産保護、無形資産管理、無形資産統計、無形資産審計和無形資産國際協調等理論。
(二)無形資産理論學科體系
無形資産學科體系是由若干無形資産分支學科相互聯繫、相互制約而形成的有機整體。無形資産學科體系包括:無形資産基礎學;專利學;經營秘密學;商標學;商號學;版權學;特許經營學;商譽學;人力資源學;無形資産會計學;無形資産統計學;無形資産審計學;無形資産評估學;無形資産法學;無形資産管理學等。
從這些無形資産學科來看,有的已有專著或相近的著作出版,表明這門學科已經或基本形成,如專利學、經營秘密學、商標學、特許經營學、人力資源學、無形資産會計學、無形資産評估學和無形資産管理學等;有的已有相關的無形資産專題或專項研究成果,並出版相應的著作,但需要進一步研究,逐步建成一門無形資産學科,如商號學;商譽學;有的已有相關的無形資産專題研究成果,並發表過相應的論文,但需要作更大的努力,深入實踐,廣泛研究,逐步建立相應的無形資産學科,如無形資産基礎學、版權學、無形資産統計學、無形資産審計學和無形資産法學等。在以上提到的人力資源學,近年已出版過多種著作,但人們對人力資源學是不是屬於無形資産學科也需要進一步討論。
五、無形資産事業的發展
在全球化的影響下,無形資産事業將得到進一步發展,而無形資産事業重點是要發展知識産權事業。爲了推進和維護無形資産事業的正常發展,要對無形資産事業進行管理,開展無形資産會計、無形資産統計、無形資産審計和無形資産管理。
發展無形資産事業,要相應制定無形資産發展規劃。無形資産規劃是對無形資源的開發、註冊、利用、保護等進行預測、決策、計劃、組織、分析和評價等管理工作的事前安排。企業無形資産規劃的內容包括:(1)制定企業無形資産發展戰略;(2)制定企業無形資産發展策略;(3)制定無形資産經營計劃;(4)採取無形資産保護措施;(5)建立無形資産管理制度;(6)建立企業無形資産管理機構;(7)提高人員素質等。
參考文獻:
1.佚名:《馬克思與全球化理論》,《參考消息》,2000.12.9
2.譚榮邦:《經濟全球與發展中國家的歷史命運》,《光明日報》,2001.11.24
3.佚名:《光明日報》,2001.12.27
4.黃偉華、孫晉忠、晁永國:《全球化時代的西方文化霸權》,《光明日報》,2001.12.18
5.陳曉楓、汪進元:《論法律全球化與中國法律的發展》,《光明日報》,2001.9.14
6.佚名:《國際會計準則第38號一無形資産》,《會計研究》,1999.8
7.陸燕等:《走進WTO-中國企業入世必備》,《企業管理出版社》,2000年
8.張漢林編:《世貿組織與未來中國》,中國物價出版社,1999年
9.于玉林主編:《WTO與無形資産》,經濟科學出版社,2003年.
資料整理:亞洲無形資產鑑價有限公司 總經理 顏光儀
本公司為各級地方法院委任之鑑定人,專營無形資產鑑價與融資規劃
E-mail:asiacrown@gmail.com
連絡電話:07-338-0638,0980-161-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