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型資產評估

中華財會網(www.e521.com) 2005-08-01

   技術型資產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專利;二是專有技術或適用技術,包括設計圖紙、加工工藝、技術訣竅、材料配方、商業秘密和技術管理經驗等,都是具有技術的有用性和壟斷性的資產。顧名思義,凡具有技術特徵的資產,均可泛稱為技術型資產。專利和專有技術是知識產權類無形資產,是無形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市場經濟交易中最為活躍,是技術型資產評估的主要客體。

  我國國防電子工業是涉及我國國防利益或與國家軍事活動有關的並服務于國家安全行為,以及對國防建設有潛在作用的電子工業。國防電子技術具有知識密集、技術含量大的特點。當國防電子工業系統的企業和研究所在發生產權交易或產權變動以及資產經營主體變動等多種經濟行為時,仍需要對其資產進行評估,其無形資產評估物件、評估途徑都與一般技術型資產評估一樣。因此,以下所述內容對國防電子工業的評估也是適用的。

 

  一、技術型資產評估的基本方法

  目前,國際上技術資產評估的基本方法主要有:收益法、成本法和市場法。評估時,評估師可以根據評估目的、評估物件,採用相應的評估方法,或者採用多種評估方法進行評估,而後相互檢驗。如果多種方法評估出的價值有所差異,應找出原因,是否有漏評現象,或是資料獲取有誤,然後對各種方法評出的結果進行比較和調整,得出合理的資產評估價值。不過,用的最多、最普遍的是收益法。因此,本文主要針對收益法進行論述和應用。

  1.收益法在技術型資產評估中的應用

  (1)收益法在技術型資產評估應用的原理

由於技術型資產的使用價值及其獨佔性和壟斷性,能給所有者或使用者帶來超額收益價值,其價格難以其實際成本作價,而是以其應用後的近期和未來可能創造的效益來確定。

  收益法是通過估算被評估資產未來的預期收益,然後折算成現值(評估基準日的現在價值量)。此方法,國外用的最普遍,在國內也是技術型資產評估的主要方法。它的出發點是資產的價值由使用所產生的效益大小決定,不考慮其成本。是將評估對象剩餘壽命期間每年的預期收益,用適當的折現率折現,累加得出該資產在評估基準日的評估價值。

  基本公式為:(省略)

  式中:V--被評估的技術型資產的價值;Ft--投資人利用待評估資產帶來的第t年的淨收益;i--適用的折現率;t--投資人利用待評資產帶來直接收益可以持續的時間(年限)n--被評估技術型資產的經濟壽命週期。

  從上述公式可以看出,要計算出被評估技術型資產的價值,必須要確定式中的以下三個量:

  技術型資產每年的淨收益F技術型資產獲得收益的持續時間,即技術型資產的經濟壽命週期n適當的折現率。

  (2)技術型資產所能產生的收益大小的計算

  當企業採用專利或專有技術後,比不採用該技術收益多,產生了新增利潤。

  專利或專有技術中有功能優越型技術,也有費用節約型技術,或者兩者兼而有之。採用功能優越型技術,生產出產品的特點是品質好、精度高,或者給產品增加了功能,能為企業增加收益;採用費用節約型技術,比不採用這一技術,節約了相應材料、能源、勞動力和成本,為企業增加了收益。

  被評估技術型資產在壽命期內獲利總額F的計算公式為:

  F=[(採用先進技術前後產品價格之差-採用先進技術前後產品成本之差)]×採用先進技術前後產品銷售量之差×技術型資產的經濟壽命期或合同期

  或者寫成如下形式:

  F=[(P1-P0)-(C1-C0)](Q1-Q0)n

  式中:P1為改進後產品的價格;P0為改進前產品的價格;C1為改進後產品的成本;C0為改進前產品的成本;Q1為改進後產品的銷售量;Q0為改進前產品的銷售量;n為技術型資產的經濟壽命期(或合同期)F為壽命期內利潤總額。

  對於新開發產品,實際獲利公式為:

  F=(P-C)Qn

  即:壽命期內獲利總額=(產品價-產品成本產品銷售量×經濟壽命週期或合同期。

  要準確評估出F,必須要調研技術型資產的創新梯度。創新梯度越大,說明該技術越先進,技術的使用壽命越長,技術的獲利能力也強,技術的價格就越高。同時要預測被評資產取得市場的範圍和規模,估算出該產品的市場容量,從而計算出產品的銷售量。如果產品是獨佔市場,技術壟斷性強,風險小,產品的價格和銷售量都獨佔優勢,收益率高,技術的獲利能力強,壽命期內獲利總額就多。

  (3)技術型資產壽命週期的估算

  技術型無形資產的壽命週期,反映了這類資產從開發、形成到廣泛應用乃至為另一種新資產所代替的全過程,同生物的生命歷程一樣,經歷著發生、發展、成熟和衰亡四個階段。

  科技類無形資產的壽命,取決於它的無形損耗。無形資產的無形損耗,有兩種形態:同類新一代無形資產的出現,使其交換價值和使用價值均受到貶值;隨著無形資產的全面普及,雖未出現新一代無形資產,仍保持著使用價值,但因普及也逐漸失去交換的身份,這些都對無形資產的壽命週期起著決定性影響。以專利權的使用收費為例,一項發明專利的保護期為20年,隨著保護結束期限的越來越近,轉讓的範圍應該越廣,轉讓價格越來越低,到最後,價格便趨於零。根據美國學者愛迪文·曼斯費爾德對65項技術轉移案例分析,探討了企業在技術物化為產品時,在產品壽命週期成熟段,使無形資產獲得巨大增值後,才將技術轉移出去。表1為美國高新技術轉移週期。因此,確定無形資產的經濟壽命還和轉移地區、轉移方式有較大關係。

 

  表1

  轉移物件和方式 週期() 案例數()

  發達國家子公司 5.8 27

  發展中國家子公司 9.8 12

  發展中國家合資經營或許可證貿易 13.1 26

 

  壽命週期與技術創新之週期有直接關連。不同技術行業,壽命週期不同,普通技術中的大多數,其更新換代的週期不超過10年。而電子電腦、電子產品的換代週期為25年。資訊技術、自動化技術的壽命週期為56年,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技術更新的速度直接影響著技術的壽命,明顯是縮短的趨勢。一般說來,無形資產使用價值失去之時,即為壽命週期終結之日。總之,技術類無形資產的壽命是一個多因素影響的複雜問題。一般說來,在進行評估時,要區分不同行業與技術的類別及其技術創新特點進行分析,以確定該項無形資產攤銷的期限及無形資產的折舊。

  專利的經濟壽命決定其法定的有效期或簽定的合同期。專利的有效期,我國的專利法規定,發明專利的有效保護期為20年,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的有效保護期為10年。超過法定保護期,專利技術即為社會公有財富,任何人都可無償使用。一般來講,法定保護期僅僅是經濟壽命週期的上限。由於技術的進步、更新、交易條件、許可規定不同,其限期也不同;另一方面可能因宣告專利權無效或被撤銷、或專利權人未按期繳納年費等都可提前終止專利權。

  專有技術是有實用價值的專門知識和特有經驗未申請專利的技術,不受專利法律保護,只能通過許可協議來保護。只要持有者嚴格保密,獲利的權利有效期,無法定的時間限定。其經濟壽命週期由評估師根據技術發展情況、市場需求和技術能保密的情況進行估算,也可根據雙方簽定合同的年限以及協定情況進行估算。

  (4)技術型資產的折現率的估算

  技術型資產的折現率是將未來純收入折算(或還原)成評估基準時點的現值的比率(利率)。其實質是技術型資產的收益率,或稱獲利率。在收益一定的情況下,收益率越高,說明單位資產增值率高,所有者擁有資產評估價值就低。折現率對被評估資產的價值影響很大,它的微小差異,會帶來評估值數以萬計的差異。折現率與資產以及所有者使用效果有關,因此,折現率應包括風險利率和風險報酬率。一般從以下兩方面考慮:

  考慮無風險的收益,如國債投資、長期債券、銀行貨款利率、存款利率取得收益。

  風險報酬率,不同類型的無形資產,由於其性能、用途不同,風險報酬率也不相同,根據具體情況確定。折現率=無風險利率+風險報酬率目前也可採用市場上同行業使用的折現率,也可以風險最小的投資回收率或工業利潤率的倍加值代替,其值一般為1015%。從最近兩年一些國際公司及國內資產評估事務所、公司在評估無形資產時,所取折現率也有大於15%的情況,或取最合理的經驗參數。

  2.一項經認可的無形資產評估實例

  下面給出利用收益現值法對一項無形資產評估的實例。產權單位為電子部第十二研究所(以下簡稱A單位)。為了尊重用戶及產權單位的要求,文中對該項技術的名稱未給出真名,而是用“M電子裝置技術”代之。該評估結果已經中國投資諮詢公司認可,加蓋公章正式生效。現將評估結果報告如下:

  (1)評估對象

  A單位準備轉讓給他人的已設計定型的“M電子裝置技術的全套技術資產”,包括MDN-1型、MDN-2型內轉式、MDW通用型外轉式裝置二大類、八種產品的定型設計、生產製造工藝方法、技術訣竅、品質檢測方法及生產設備配套技術。

  (2)評估目的

  A單位擬將上述裝置技術資產轉讓他人,現對該項技術資產按照客觀、公認的準則進行資產評估,以幫助A單位確定技術轉讓的合理要價。

根據A單位要求,該項技術資產以“賣斷”方式轉讓,即按下述條件轉讓:

  資產的所有權全部轉讓給受讓方,技術轉讓後,不經受讓方許可,出讓方不得再使用該項技術生產、銷售同類裝置產品,出讓方也不得再將技術轉讓給其他人。

  技術受讓方可以使用“A單位名稱”設計字樣在其受讓技術的產品及其包裝和廣告上。

  技術受讓方可以繼承國家生產企業及產品目錄中A單位的技術產品目錄。

  出讓方提供全面的技術檔、技術服務、人員培訓,保證受讓方正確掌握和使用受讓技術,使其產品達到規定的技術要求。

  出讓方附帶將其技術產品的已有用戶介紹給受讓方,並將已有市場的規模、形成市場的條件、協商成功的條款,提供受讓方參考。

  (3)評估基準日 19941030

  (4)評估日期 199526日至199538

  (5)評估原則

  根據這項資產評估的目的,評估中我們遵循客觀、公正、科學的基本原則,既考慮該項技術的研究開發費用得到合理補償,又考慮該項技術的市場地位和發展前景,考慮技術可能帶來的收益,根據國家對資產評估的有關規定及公認的評估準則,對A單位的這項技術轉讓合理要價問題,表達我們的意見。

  (6)評估對象狀況

  M電子裝置技術是A單位在199010月至1994年底期間研究開發的,該技術現已用於批量生產,產品性能穩定,技術可靠。與國內同類技術相比,具有產品通用性強、性能穩定、高速性能好的優點。技術中含有幾項技術訣竅,可使產品生產成本顯著低於國內同類產品成本水準。但由於多種原因,A單位此項技術的產品市場份額還不大,僅為起步規模。

  (7)評估工作程式

  我們按如下程式進行了評估工作:

  對評估技術資產內容及其有關檔取證和確認;

  對該項技術的產品用戶調查;

  對該項技術實際開發成本費用取證和確認;

  A單位近三年該技術產品的生產、銷售、收益成本取證和確認;

  對同類產品全國市場調查和分析,對該項技術產品的市場前景預測;

  對該技術重置開發成本分析估計;

  根據“收益現值法”和“重置成本法”分別評估該項技術資產價值,綜合提出估評意見和評估報告。

  (8)評估方法

  評估中採用了收益現值法和重置成本法。

  收益現值法

  收益現值法是將預測的資產在未來可獲得的收益按一定的折現率折現加和得到資產價值

  通過調查,評估中根據同類產品國內市場供求情況以及該項技術產品的已有市場及其前景預測估計設定受讓方的產品市場份額。我們認為,可以設定技術受讓方可獲得年產內轉式電子裝置2萬隻、外轉式10萬隻的國內市場份額,技術受益時間為4年。按每只電子裝置產品售價,內轉式150元,外轉式30元計,技術收益按產品銷售收入的5%計提(其中產品許可證費1%,技術訣竅費4%)A單位已實際佔有電子裝置市場約為內轉式1萬隻、外轉式3萬隻,這部分產品市場另加5%產品銷售額的技術轉讓費。折現率按年率20%。按照這樣設定,該項技術轉讓的合理要價按收益現值法估計為108萬元。

  重置成本法

  重置成本法是用在現行市場價格和技術條件下重新開發同類技術的成本估計作為被評估 技術資產的價值。

  根據該項技術的實際開發過程、開發程度和開發成本費用,按照由熟練技術人員研製開發相同功能產品技術,達到相同技術水準和開發程度,在現行市場商品和勞務價格水準下,我們估計該項技術的重置開發成本為84萬元。這一成本費用包括:研究人員勞務費用、材料費、工具費、外協加工費、試驗檢測費用、場地占用費、管理費用及不可預見費,但不包括市場開發費用。按照重置成本原則,我們估計市場開發費用為2025萬元。按重置成本法估計該項技術資產轉讓要價可為8590萬元。

  (9)評估結果

  經我評估公司評估,M電子裝置技術全套技術,若按照本報告第2條“評估目的”中所述條件以賣斷方式轉讓,A公司可合理要價90萬元。

  (10)附件

  中國投資諮詢公司資產評估資格證書影本;

  A公司關於M電子裝置技術的技術內容說明書;

  技術開發重置成本計算說明;

  產品市場份額分析說明。

 

  二、專利和專有技術的評估

  在評估專利和專有技術時應考慮的因素:

  1.技術本身的情況

  (1)專利和專有技術的先進性 越是先進的,創新梯度越大,技術的使用壽命就越長,技術的獲利能力就越強,其價值就越高。

  (2)技術的壟斷性 壟斷性強,產品的市場佔有率就高,獲利多,技術的價格就高。

  (3)技術的成熟程度

  一項技術大致可分為構思階段、試驗階段、樣品階段、批量生產階段,工業化階段。技術所處階段(成熟程度)不同,對技術受讓方開發週期、開發投資、開發風險影響很大。也直接關係到開發技術的效益,當然就影響到技術的轉讓價格,即影響到技術的評估價值。

  (4)壽命週期

  考慮技術的法律狀態,因為技術的法律狀態反映了技術受法律保護的程度和時間界限。由此,我們可以分析該技術壟斷的範圍和程度。對於專利,要瞭解該專利的類型,專利的有效保護期限(壽命週期),在週期的那個階段等。國內專利技術轉讓的實踐表明:技術市場上最活躍、成交率最高的專利是授權後35年的專利;對大多數專利來說,專利的價值從某個比較小的值開始,隨時間逐漸上升,在專利授權的35年間的某一時點(這是對發明專利而言,實用新型專利與外觀設計專利更短)達到極大值,此後就不變了。因此專利在壽命週期的時段不同,其價值也是不同的。對於電子行業,由於技術更新快,週期短,一般35年就有新的技術取代老技術,新舊技術不斷交替而飛躍發展。因此,評估時,壽命數值取較短的值。

  對於專有技術,要考慮保密措施。對於國防專利和專有技術,還要考慮國家政策、法律允許使用的範圍,這都影響到技術的壟斷性和技術的評估價格。

  2.技術的轉讓情況

  首先分析是哪種轉讓形式,是轉讓技術的所有權,還是轉讓技術的使用權(也稱為實施權)。這兩種轉讓的獲利能力差異很大,因此,這兩個層次上評估值的差異也很大。如果是轉讓使用權,要看是獨家轉讓,還是多家轉讓。關鍵是要弄清權利範圍,這些都影響到估算資料的取得。因此,應該轉讓一次,議一次價格。

  3.考慮受讓方情況

  考慮受讓方的資金籌措、接受技術的能力、生產規模、職工素質、管理水準和經營戰略等。因為技術轉讓成功與否以及轉讓後獲利大小與受讓方自身條件關係很大,直接影響到技術所產生的效益,評估時應以技術能夠發揮最大效用為依據,評估在一定條件下的最大獲利能力。

  4.分析市場與行業

  考慮利用專利和專有技術後生產出來的產品有多大的市場容量,相似和相近產品的替代性和競爭性,是帶動行業還是擠進行業。同類產品的產量和價格、行業的平均利潤以及政策的影響,這些都直接影響著銷售利潤和未來的獲利能力。顯然也影響著技術的評估價格。

 

來源:國家資訊化測評中心

資料整理:亞洲無形資產鑑價有限公司 總經理 顏光儀

本公司為各級地方法院委任之鑑定人,專營無形資產鑑價與融資規劃

E-mail:asiacrown@gmail.com

連絡電話:07-338-06380980-161-86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亞洲無形資產鑑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