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國電影輔導措施之探討   文/新聞局電影處

 文化創意產業如何成為優渥利潤回收的投資工具,這是近年來全球汲汲研究與討論的熱門議題,也是先進國家社會和經濟發展的政策重點。面對當前全球產業發展的趨勢,我國在國際間如何競爭與獲利,更是政府輔導產業政策的重點。

 

現任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監察人的國際知名競爭策略大師、美國哈佛大學講座教授波特博士(Dr. Michael Porter)在2001年訪台時曾表示,媒體娛樂與出版業(media entertainment and publishing)是台灣未來最值得發展的三大產業之一,而電影正是媒體娛樂與出版業的火車頭。為積極面對全球化型態的競爭與挑戰,「振興電影產業計畫」被列為政府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的旗艦計畫。在新聞局訂定的各項電影輔導措施,建立電影金融輔導制度即是執行重點。

 

電影產業是集眾人智慧和巨大資金的產品。電影資金的募集,的確是電影製作的重要環節,亦是影響電影發行及電影票房、利潤回收的關鍵。因此,建構良好的資金環境即成為世界各國電影輔導政策的重點,我國也不例外。目前世界各國對電影產業常用的金融輔導政策包括了:政府補助、政府投資及融資、賦稅減免措施、政府直接參與。

 

我國電影輔導措施的執行情形

 

一、政府補助:指政府編列預算無償提供電影業者

為了建構良性的電影「循環環境」,我國對電影產業採取了「鋪天蓋地」的輔導政策,從電影的「製作」、「行銷」和「上映」都編列了經費補助。

我國近五年來的電影總預算編列情形如下:2002年為一億八千餘萬元,2003年為兩億六千餘萬元,2004年為三億四千餘萬元,2005年近兩億四千萬元,2006年近三億八千萬元。推動的輔導措施有:「電影劇情長片輔導金」、「電影短片輔導金」、「電影人才培訓」、「優良電影劇本徵選」、「金穗獎」、設立「電影獎學金」、訂定「營利事業投資電影片製作業製作國產電影片投資抵減辦法」(投資國產電影片得減免賦稅)、「參加國際影展補助」、「電影行銷補助及票房ā勵」、「國片映演補助」、「電影劇情片製作完成暨數位轉光學底片補助」、「電影數位化設備器材之輔導」等,從電影的「製作」、「行銷」和「上映」各個環節都列入了輔導範圍,盡力創造良性的電影「循環環境」。

 

 

二、政府投資及融資

檢視世界各國成功發展電影產業的歷程,除了美國之外,政府都是高度介入,提供平台與方向;例如英國的Channel 4、法國的CNC、韓國的KOFIC。然而政府預算有限,要振興產業勢必要鼓勵民間共同參與;故而推動及建構產業的投融資機制,便是促進產業永續發展的必然措施。

 

然而,投資與補助是不同的機制,效應也是截然不同的。長年的補助,並不能提升產業競爭力。如果政府是以「創投」的策略,投資具市場競爭力的電影產業標的,並且制定適切的回收機制,則較能技術性的引導民間參與,達到振興產業的目的。

 

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於2005年7月12日訂定「行政院開發基金投資數位內容、軟體及文化創業產業計畫」,提供五年(2005年至2101年)兩百億之基金投資於「文化創意產業」與「數位內容產業」,電影產業當然含括其中。這項投資主要是針對中型、具有發展潛力並且規畫成熟的電影公司提供資金(相關辦法請見附件一、二),期望提升其製作產能,促進電影產業升級,進而提高民間投資意願,協助建構電影產業的「利基」形象。

 

至於融資部分,經濟部工業局辦理「數位內容產業及文化創業」優惠貨款措施行之有年,亦協助了許多電影公司成功貸款。新聞局在2006年12月也頒布了「電影事業及廣播電視節目供應事業優惠貸款要點」以「補貼利息」的方式協助電影業者貸款,減輕業者還款壓力,以解決電影產業籌資問題(貸款額度不得逾貸款計畫所列金額之百分之八十,且不得逾新台幣一億元;補貼年息百分之三,補貼時間以貸款前三年為限)。

 

三、賦稅減免措施

新聞局於2004年7月頒布「營利事業投資電影片製作業製作國產電影片投資抵減辦法」,由被投資之電影片製作業提出申請。經新聞局核准抵減申請的電影片製作業,可自營利事業繳納股票價款之日起滿三年後之五年內,向稅捐稽徵機關申請核發營利事業股東投資抵減稅額證明書。該電影片製作業可以持有記名股票價款之百分之二十,自當年度起五年內,抵減各年度應納營利事業所得稅額。其每一年度之抵減總額,以不超過該營利事業應繳納營利所得稅額百分之五十為限。

 

與電影事業相關之稅賦減免措施還有:減免營業稅及娛樂稅、專用器材或車輛進口免關稅等。

 

四、政府直接參與

並非由政府直接參與影片之製作,而是由政府推動有益於促進電影市場的活動,

例如舉辦海外促銷電影活動、國內電影節、影展與規畫電影工業區等。

 

我國自2004年開始辦理「台灣國際影視博覽會」,並舉辦「創投說明會」,努力推動及建立企業主、製片家及創作者的合作平台,媒合台灣的創意及各界的資金,讓台灣的影視產業更為茁壯。

 

成立國際推廣機構,也是世界各國推動電影產業慣用而重要的策略。我國將仿傚法國uniFrance、日本UniJapan、南韓UniKorea等國,成立UniTaiwan國際推廣機構,負責協助影片業者國際市場發行。

 

另外新聞局正努力規畫設立「國家電影文化中心」,建立完善的國家級電影資料保存專責機構有效運用珍貴的影像史料達到「藏用合一」的功能,以推動電影文化活動的發展。

 

電影輔導機制之省思

 

許多國家都會遇到文化投資的短期效益和長遠回收的矛盾,和如何分擔投資風險和分享投資效益的問題。我們應該倡導文化投資的傾斜鼓勵政策,也就是以政府的公共投資進行先期投入(這就是投資理論中說的「基礎結構投資」),並對同時進入的企業商業投資進行減稅和配套補貼。隨著收益率的提高,逐步減少公共投資的數量。

 

我國振興電影產業也是如此。當政府資源進行政策性的產業投資時,「扶植」之意涵遠大於「牟利」(當然,扶植的對象需經過公正合宜的評鑑)如何帶動民間參與,亟需政府相關部門凝聚共識,齊力推動。

 

「振興電影產業」既然列入行政院的施政計畫,社會大眾必然期待執行方案的規畫更確實而具前瞻性,政府資源的整合更完整而有效率。針對「輔導電影產業機制的建構」,尚有以下課題值得深思。期待未來能一一突破,我國電影產業才能振興。

 

一、相關機制的建構

「鑑價、融資、完工保證」是內容產業的財務三部曲,未來應仿美國及韓國建立創意產業的鑑價機制及推動設立完工保險公司,自可提高投資者及融資機構對產業的信心及參與推動的興趣。

 

「無形資產鑑價制度」是知識經濟的趨勢產物,基於社會大眾對智慧財產權的普遍尊重及接納,智慧財產權證券化未來可能成為另一個融資新模式。因為只要市場能接受的事物,都可以證券化進行融資。電影產業亦然。

 

鑑價內容的精細程度,將會影響價值的評估。以好萊塢電影為例,一線明星主演的片子,鑑價公司會評估他最近的票房與片酬,給予相對應的價值。影片的製作成本、預估票房或收視率也會影響其評估。因此我國要建立電影鑑價制度之前,除了需要了解產業背景的專業人員外,同時還要具備完整的產業資訊數據。電影版權若能鑑價而證券化,不僅可作為債權確保而融資無虞,電影產業亦回歸市場化,政府振興大任至此即大功告成。

 

二、對創意產業的認知

國發基金能否因應影視業者實際需求給予投資及帶動民間投資影視產業意願,其關鍵不在投資門檻,而在於其對創意產業的認知態度。若持續以對高科技產業的扶植標準及投資報酬率的計算方式來面對創意產業的規格及高風險,將無法符合政府扶植影視產業的用心及相關產業的期待。政府部門必須考量創意產業的特質及運作方式,以「專案管理」替代「公司治理」,才能突破投資瓶頸,進而引領民間投資提振產業。

 

三、吸引觀眾為首要

觀眾不看國片與民間不投資國片,兩者有密切的關係。振興電影產業,不分文化藝術與大眾娛樂,首要是拍出好看的電影,吸引觀眾進入電影院。要拍好電影,不能偏廢專業人才的培訓:訓練了解市場趨勢的製片,選擇令大家心動的題材,配合專業的拍攝、演出技術,把故事「說」得好聽,就是好看的電影。只要觀眾走回電影院,國片票房提升了,市場自然蓬勃,資金自然就來了,投資當然也就不是問題了。

 

 

四、社會資源的配合

政府投資電影,不僅是資金的投入,相關社會資源的配合也是很重要的。例如韓國開放軍事要地「板門店」供電影《JSA共同警戒區》拍攝,該片後來刷新韓國電影紀錄,並且角逐柏林影展。支援電影片拍攝(例如封街及場地租借),需要政府部門及社會大眾凝聚共識,共襄盛舉。

 

五、通路的掌握

通路是電影推廣及利益回收的主要途徑,電視頻道是很好的選擇。歐洲國家立法規定,電視台承擔扶植本國電影片的責任,也保障了本國電影播放的權利,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模式。

 

另外國內行銷方面,政府可以擔任平台,協調戲院檔期為國片行銷拉抬聲勢。國際方面,除了成立專責機構參與重要影展影推銷國片外,政府也可以利用各個駐外機構,主動而策略性的計畫推動類似「台灣電影週」的國際性巡迴映演活動,以為國片作國際形塑。如果有適當時機,還可以規畫國片全球發聲,同步播映活動。掌握並善用我們的資源,都有助於國片的行銷。

資料整理:亞洲無形資產鑑價有限公司

總經理 顏光儀

asiacrown@gmail.com

0980-161-86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亞洲無形資產鑑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